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资料汇编>>正文
 
 
2010年“两会”大学生就业关键词梳理
2012-11-27 12:05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0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

  关键词:就业关注热度降低

  在2009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与媒体发起了金融危机就业总动员。就业、创业,成为去年两会的热门关键词。2010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大约630万人,加上历年未就业的大学生,需就业的大学生接近千万,就业压力并未稍减,但对于经济的乐观预期,使得今年两会上,大学生就业话题并未享受到往年热议的待遇。

  据广州日报和大洋网就关系百姓生活的热点问题,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就业问题作为两会关注的焦点,排在依法拆迁(3386)、医疗改革(2922)、房价调控(2579)、养老保险(2470)、贫富差距(2225)、教育公平(1968)六大热点之后。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表示,就业话题在以前两会谈得太多,甚至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他认为,目前形势下单纯谈就业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实现大学生人人有饭碗,更有赖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转变观念

  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目前真正困扰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难点不是大学生数量太多,而是就业观念的偏差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需要不断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同时深化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的一部分,由于人口基数极大,经济水平还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就业问题本来就比较突出。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严峻的挑战。

  就业观念必须转变,只要大学生从专业、薪金、地域等一些无形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就会发现天地是广阔的。龚克强调,大学生就业要着眼国家需求,让自己的就业预期适应国家发展的实际,让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小上,而不是起薪水平上。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代表强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一定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不可再期望享受到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的就业待遇。

  关键词: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部队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外,还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长效化。姚玉舟代表认为,政府要构建好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系。比如制定出台更为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内地和基层就业;让免费创业培训走进高校;推行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建立院地合作机制等等。

  民盟中央一份提案指出,大学生就业难有一个深层原因,即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生密集型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我国仍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限。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必须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最终还是要靠经济增长和教育改革。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能更加适销对路,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人才培养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将侧重点从改善外部就业环境转移到重视教育内涵建设上来,这一点是代表和委员们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大学课程设置脱离社会现实,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委员建议,高校要针对社会需求,有意识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在学生、高校、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对于当前很多以应用性为主的热门学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李和平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主动调整培养计划,使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在知识、能力和实践方面都具备一定基础。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在教育体制中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让初高中毕业生以合理的比例进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人才供应结构。

  大学生就业之坚冰待破,而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313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三次引用古诗文,向处于金融危机阴霾中的中国释放融融暖意,为高校毕业生点燃了新的希望。

关闭窗口